20米浪尖,淮南連云港共握“生命纜繩”
兩地泳友攜手以專業(yè)與熱忱寫就生命至上暖篇章
(記者 柏雪)近日,一封來自連云港市游泳協會的感謝信,讓一場跨越雙城的海上救援事跡浮出水面。信中不僅詳述了淮南市冬泳運動協會隊員方峻、劉強等人與連云港泳友合力救起落海市民的經過,更特別指出——關鍵人物方峻身為大通區(qū)藍天救援隊成員,其扎實的救援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為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營救筑起了“安全屏障”。連云港方面在信中向方峻及其團隊致以崇高敬意,并對淮南培養(yǎng)出“專業(yè)敢救、協作能救”的優(yōu)秀市民表達由衷贊嘆。
時間回溯至10月18日上午8時許,淮南市冬泳運動協會的方峻、余家勇、劉強、王殿興、王琪5名隊員抵達連云港市“在海一方”冬泳基地西大堤停車場。有著公安從業(yè)經歷的劉強率先聽見呼救聲,發(fā)現距岸邊約20米海面有人員掙扎——險情當前,他第一時間告知了身旁的方峻。而此時的方峻除冬泳協會成員身份外,更帶著藍天救援隊多次實戰(zhàn)救援積累的經驗,面對海上險情沒有絲毫慌亂。
“找救生裝備!得快!”熟悉當地海域情況的方峻一邊喊,一邊沖向冬泳基地,途中遇到連云港泳友王玉平、“一剪梅”(網名),他憑借救援本能快速而清晰地說明情況:“有人落水,20米外有礁石,需要救生圈和長繩!”王玉平立即奔去取裝備,方峻則同步觀察海面流向與近岸礁石分布——這正是他參與藍天救援隊任務時“先察險、再施救”的專業(yè)習慣。
抵達岸邊后,方峻結合經驗快速劃定救援安全區(qū)域:“從北側無礁區(qū)下水,繩要放穩(wěn),別讓浪帶偏方向!”在他的指引下,王玉平抱著救生圈下水,方峻與“一剪梅”在岸邊按“勻速慢放、留力回拉”的救援要領緊握繩索。當救生繩放至極限、王玉平被亂石礁困住時,方峻沒有冒進,而是立刻呼叫趕來的民警對接備用救生繩——這一“銜接補位”的處置恰是他過往參與團隊救援時的標準操作,確保救援通道始終暢通。
最終,王玉平成功抵達落水者身邊,眾人合力將二人拉向岸邊。落水者安全上岸后,王玉平卻被回頭浪卷入海中,方峻第一時間指揮隊員拋投備用救生圈,同時呼喊“保持仰漂、別慌”——簡單兩句指令,既穩(wěn)了王玉平的心神,也讓岸邊救援節(jié)奏不亂。最終王玉平抓牢救生圈返回,淮南隊員余家勇則早已按方峻提醒和連云港泳友分工撥打了110與120。
“不是單打獨斗,是專業(yè)經驗+默契協作救了人!边B云港市游泳協會在感謝信中特別強調,方峻的救援全程“看得出來受過專業(yè)訓練”,更盛贊其既有藍天救援隊員“舍己為人、專業(yè)施救”的職業(yè)底色,又有臨危不亂、機智果敢的英雄氣概,更以跨地域協作救援的行動,傳遞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正氣。
信中特別懇請淮南市冬泳運動協會與大通區(qū)藍天救援隊共同對見義勇為的方峻等人予以公開表彰,讓“專業(yè)者敢救、普通人愿幫”的精神廣泛傳揚。對此,兩家單位相關負責人均表示,將第一時間宣傳此次事跡:“方峻的行為既是藍天救援‘救死扶傷’宗旨的體現,也是冬泳人熱血本色的流露,我們要讓這份‘專業(yè)+熱忱’的正能量,成為更多人挺身而出的底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