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0年前的今天,陸游于淮南出生(原籍浙江紹興)。陸游是位品鑒“鱸肥菰脆調(diào)羹美,蕎熟油新作餅香”的美食家;是位“驢肩每帶藥囊行,村巷歡欣夾道迎”的老中醫(yī);是位體驗“簫鼓追隨春社近”等民俗的鄉(xiāng)村記錄者;是位著有《放翁詞》的詞人;是位著有《老學庵筆記》《南唐書》《入蜀記》等名作的文人;亦是位為后人留下九千多首詩歌的詩人。
這些皆是陸游,可是確總覺得少了些許味道。是啊,亙古男兒一放翁,那動人心魄的不正是陸游的“情”嗎!
釵頭鳳——愛情
20歲時,陸游迎娶青梅竹馬的唐氏,曾經(jīng)“紅酥手,黃縢酒,滿城春色宮墻柳”,兩人同游,佳人把盞。可惜兩年之后因家人之故,幾年離索。當已經(jīng)再娶再嫁的他們相遇沈園,“春如舊,人空瘦”只有“錯,錯,錯!”別后,唐氏很快郁郁而終,而陸游對唐氏的思念持續(xù)了一生。他數(shù)次再游沈園,又數(shù)次夢見唐氏,陸續(xù)作詩多首,“傷心橋下春波綠,曾是驚鴻照影來”。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,伴隨著陸游一生。情且益堅!可到底又是誰的錯?我們無權定奪,只能長嘆“莫,莫,莫!”
示兒——愛國情
周恩來同志曾評價:“宋詩陸游第一,不是蘇東坡第一。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,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,他憂的是國家、民族,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!痹谥匚妮p武的宋朝,幼年的他在靖康之恥時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!皼]有國,何來家”的青年時代,陸游就立下“上馬擊狂胡,下馬草軍書”的志向。九個月的戎馬生涯,“壯歲從戎,曾是氣吞殘?zhí)。朱顏青鬢,擁雕戈西戍。笑儒冠自來多誤”,是他晚年最值得回憶感慨的地方。可歷經(jīng)太多,終是“功名夢斷,卻泛扁舟吳楚。漫悲歌、傷懷吊古。煙波無際,望秦關何處?嘆流年、又成虛度!边@是陸游為國為民的第一步,既然武不行,那便行文。
科舉是宋代士大夫走上仕途的主要通道?晒膺@一步,陸游一走就是十幾年。20歲前兩次科舉落榜,后又遭秦檜等人打壓,但仍不放棄,正所謂情且益堅,終于在他30多歲時初入仕途。一次次遭彈劾、罷黜,一次次想方設法再直言進諫,循環(huán)往復,仕途起起落落。即便“胡未滅,鬢先秋,淚空流”,可他還在堅持,愛國家,一以貫之,直到生命最后。
52歲,陸游被免官后生了重病,還在為國擔憂,寫下“位卑未敢忘憂國,事定猶須待闔棺”;68歲,他閑居山陰,寫出“僵臥孤村不自哀,尚思為國戍輪臺”,夢里仍是鐵馬冰河;82歲,得知朝廷派韓侂胄出兵北伐,他又幻想自己是一匹久經(jīng)沙場的老馬,“一聞戰(zhàn)鼓意氣生,猶能為國平燕趙”;86歲與世長辭時,絕筆夙愿仍是“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”。
直至最后,陸游的一腔愛國情仍未滅,情且益堅!
春日雜興——鄉(xiāng)民情
人是一個群居動物,從社會中來,到社會中去。陸游亦是如此。早年與官場政治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,晚年退居故鄉(xiāng)與民眾相伴。從中他又有了不一樣的閱歷,有了不一樣的情——鄉(xiāng)民情。
面對流民“夜夜燃薪暖絮衾”之“寒”,“禺中一飯直千金”之“饑”,詩人此時雖已經(jīng)退出官場,不再為官,可是他怎能放下鄉(xiāng)民?“身為野老已無責,路有流民終動心”。
看到鄉(xiāng)民“小甔有米可續(xù)炊”之“富”“紙鳶竹馬看兒嬉”之“樂”,看到鄉(xiāng)村一派生機活力,詩人提出“但得官清吏不橫,即是村中歌舞時!比绱耍趴梢允灌l(xiāng)村發(fā)展,人民幸福。
體驗鄉(xiāng)村風俗“南村北村鼓冬冬,刲羊刺豕祭潭龍”好不熱鬧、快樂,詩人對鄉(xiāng)民深切祝福“一生衣食財取足,百世何妨常作農(nóng)!
喜小兒輩到行在——父愛之情
“阿綱學書蚓滿幅,阿繪學語鶯囀木。截竹作馬走不休,小車駕羊聲陸續(xù)!焙⒆渔覒蛲嫠,一家其樂融融,讀此詩時父愛早已氤氳而來;更有《秋晴每至園中輒抵暮戲示兒子》中“老翁七十如童兒,置書不觀事游嬉”,園中壘瓦為塔、埋盆作池,慈父形象早已在我們腦海中刻下;《嘲子聿》中“講誦多吳語,勾提學佐書。夜分燈未徹,晨起發(fā)慵梳。飽食園官菜,少留溪友魚”,陸游開心的記錄著孩子的日常,更開心孩子“能憐乃翁病,身自舉籃輿。”
不只有同子女玩耍的天倫之樂,陸游更有對子女們的教誨,體現(xiàn)濃濃父愛。我們耳熟能詳?shù)摹凹埳系脕斫K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就是出自陸游的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,教導兒子子聿,做學問要持之以恒,年輕時下功夫,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。同時,他還強調(diào)實踐的重要性,傳遞了對兒子學習和成長的關心與期望;“一錢亦分明,誰能肆讒毀”,這是二兒子陸子龍赴吉州任職時陸游對其的叮囑,為官方要清正廉潔。
對酒——友情
唐代詩人岑參筆下“人生大笑能幾回,斗酒相逢須醉倒”的友誼值得我們所有人珍重。
“好花如故人,一笑杯自空”,陸游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時,與友開懷痛飲,難得相聚怎能不痛飲;面對朱熹邀請,陸游調(diào)侃“山如嵩少三十六,水似邛崍九折途。我老正須閑處著,白云一半肯分無?”屋舍很好,能否分我一半?朋友之間可以毫無顧忌地玩笑調(diào)侃;更有“買醉村場半夜歸,西山落月照柴扉”,為什么喝醉,因為“劉琨死后無奇士,獨聽荒雞淚滿衣”,陸游居山陰時作此詩懷念已故友人。
……
太多的情鑄成了如今的陸游,而這些愛情、愛國情、鄉(xiāng)民情、父愛之情、友情……如此這些,值得我們細細品悟、學習。跨越九百年的時間距離,讓我們與陸游同頻,體悟亙古男兒一放翁的情且益堅!
(馬妤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