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化內容 拓寬渠道
近年來,大通區(qū)委、區(qū)政府、區(qū)人武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(fā)展觀,堅持以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國防觀念為抓手,不斷拓寬國防教育渠道,創(chuàng)新國防教育形式,促進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融合式發(fā)展。該區(qū)的武裝工作、國防動員、國防教育、兵員征集、雙擁共建等10多項工作先后受到上級表彰,“大通萬人坑紀念館”、“上窯新四軍紀念林”還分別被命名為“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”和“安徽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”。
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內容,該區(qū)區(qū)委、區(qū)政府和區(qū)人武部注重實行國防教育“五納入”、“七進入”、“四有”,即:堅持把國防知識宣傳教育納入地方兩級黨委中心組學習內容,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個人自學計劃,納入全民思想教育實施規(guī)劃,納入中小學學生和企事業(yè)單位職工教育規(guī)劃,納入社會各類重大活動;堅持全民國防教育進機關、進學校、進廠礦、進社區(qū)、進鄉(xiāng)村、進家庭、進網絡;堅持國防教育活動有組織、有方案、有內容、有效果,確保了國防教育的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、經;。每次召開區(qū)委常委議軍會,都要專門安排國防教育議題,分析全民國防教育形勢,研究解決人武部和后備力量建設遇到的難題。每當區(qū)、鎮(zhèn)(企)兩級機關人事變動較大時,都能及時進行調整充實國防教育委員會和辦公室成員,落實責任分工、目標管理、會商協調、骨干培訓、情況匯報、檢查評比、總結表彰等各項制度,在全區(qū)大力營造“國防教育我有責、國防建設我負責、國防義務我盡責”的濃厚氛圍。
為拓展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渠道,他們利用民兵整組點驗、軍事訓練、學生軍訓和地方大項活動開展等有利時機,進行愛國主義教育,引導地方黨政干部、人武干部(職工)、專武干部、民兵和青少年學生認清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,認清在應對多樣化軍事任務中肩負的職能使命,不斷激發(fā)愛國擁軍熱情。他們采取在街頭鬧市設立國防教育宣傳咨詢站、懸掛國防知識宣傳圖片、張貼國防教育標語、制作國防教育網頁等多種形式,不斷創(chuàng)新“全民國防教育日”活動載體。他們注重發(fā)揮國防和軍事報刊的輿論引導作用,將《中國國防報》、《中國民兵》和《東海民兵》等民兵軍事報刊訂到地方黨政領導、基層武裝部和民兵營(連),依托“青年民兵之家”定期組織民兵學習討論,開展讀報用報評比競賽活動,不斷調動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愛軍習武的積極性。為充分發(fā)揮革命傳統教育陣地作用,每年的“清明”、“八一”、“十一”、學生軍訓、兵員征集等時機,他們都要組織地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(yè)單位干部職工、中小學生、民兵預備役人員參觀轄區(qū)內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舉行各種宣誓儀式,看實物,聽講解,談感想,表決心,先后使10多萬人次接受教育熏陶,收到了良好的國防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(孫建國 包詩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