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,生命的消逝每天都在上演。面對日寇的槍炮和尖刀,有一群人卻迎險而上,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,為趕走侵略者而持續(xù)奮戰(zhàn)!澳芑钕聛,很不容易的!弊鳛檫@段歷史的見證人之一,如今已89歲的抗戰(zhàn)老兵何義群時常念叨著這樣一句話。
16歲參加革命進行群眾工作
1926年,何義群出生于無為縣一個地主家庭。當時,家里有人抽大煙,祖上留下的大片土地很快被變賣得所剩無幾,在她孩童時代,家庭已經(jīng)逐漸沒落。
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中國共產(chǎn)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(xié)議,于10月將在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。1941年,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(fā),中國共產(chǎn)黨隨后宣布重建軍部,統(tǒng)一編成了七個主力師;顒佑谕罱貐^(qū)(安徽省境內(nèi)長江沿岸)的無為游擊縱隊等部隊,組成了新四軍第七師。
新四軍第七師在皖江地區(qū)創(chuàng)建抗日根據(jù)地,堅持游擊戰(zhàn)爭,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(chǔ)。1942年4月,雖然遭到家人反對,但時年16歲的何義群還是毅然加入新四軍第七師。她被分配進行群眾工作,參與了農(nóng)會、青救會、婦抗會等工作,期間擔任過無為縣6個村莊的婦抗會負責人。
參加群眾工作,除了要宣傳抗戰(zhàn)知識,對百姓在敵人侵擾時的撤退和隱蔽行動進行演練,還要組織群眾積極支援部隊,“我們當時組織婦女給部隊做鞋子,經(jīng)濟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每家做一雙,條件差一些的人家就兩家在一起做一雙!
地下交通站與敵周旋
1944年,何義群成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。同年,何義群被調(diào)到新四軍在無為縣設(shè)立的一處地下軍事交通站工作,交通站主要承擔輸送人員和情報任務(wù),她的工作則是負責交通站人員的吃喝以及招攬?zhí)麊T的民夫。
“當時經(jīng)常需要轉(zhuǎn)移急需治療的傷員,因為七師條件差,醫(yī)藥供應(yīng)不上,很多傷員不及時轉(zhuǎn)移手術(shù)就可能導致殘疾”,回憶起當時的景象,何義群非常感慨,“我們也沒有條件來為傷員增加營養(yǎng),傷員只能和大家一起吃米飯和青菜!
由于日偽軍的封鎖,相較于伙食,交通站更麻煩的工作則是將人員安全送出去。當時,當?shù)赜幸粋叫“三番”的幫會,門徒數(shù)百人,其中不少安插在偽軍和國民黨軍隊內(nèi),甚至有人擔當重要職務(wù)。交通站的工作人員便暗地里買通了“三番”頭子,通過后者再買通偽軍頭目,最終打通了關(guān)節(jié),“每次要送人出去,我們就白天去打點,探聽到晚上幾點鐘、誰站崗,從而安全將人送出封鎖線。”
交通站輸送情報同樣也會面臨很多危險。何義群記得,當時情報都是寫在小刀煙的煙紙上,紙片很小,送情報的人員一旦被敵人截住,都會想盡辦法將紙片吞進肚子、銷毀證據(jù)。
1945年,抗戰(zhàn)勝利后,何義群跟隨部隊北上參加了解放戰(zhàn)爭。
日寇眼皮下藏身谷倉兩天一夜
雖然何義群的工作并非在前線拼殺,但也會時常面臨危險,她清晰地記得,有一次在日軍的搜查中她在草垛中藏身兩天一夜。
在進行群眾工作時,何義群他們都會讓老百姓將家中的糧食事先藏進深山,平日里會專門安排人在村口放哨,鬼子來時及時通知大家撤離。1943年的一天,鬼子再次侵襲村莊,大部分村民都及時完成撤離,何義群在挨家挨戶通知撤離時,突然間發(fā)現(xiàn)鬼子已經(jīng)進村,堵住了她自己撤離的路線……
情況緊急,何義群只好在村中尋找能隱蔽的地方,在她來到一戶沒來得及撤離的老大爺家時,老人馬上將她引到了糧倉的位置,讓她爬進倉頂?shù)牟荻庵校儆玫静輰⑺谏w嚴實。不久,躲在草垛中的何義群便聽到了砸倉門及鬼子紛亂的腳步聲,她躲在草垛中大氣都不敢出。
“姑娘,你下來吧,鬼子走了!辈厣聿荻獾暮瘟x群不知過了多久,終于聽到了老大爺?shù)暮魡,她從草垛里爬出,才知道這已經(jīng)過了兩天一夜。
“那時候能活下來,很不容易的!焙瘟x群時常以抗戰(zhàn)時的經(jīng)歷來告誡后輩,讓他們牢記那段歷史,不忘國恥,同時她還將子孫送進了部隊。
何義群的大外孫是公安部消防局的一名校官,每次放假都會回淮南來看望她,而每一次見到外孫,她都要囑咐一番:“在部隊里不能貪,要為國家盡力,想吃什么就回家來,我來給你做!
人物簡介
何義群,女,1926年生,安徽省無為縣人。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?谷諔(zhàn)爭時期,參加了農(nóng)會、青救會、婦抗會等群眾工作,并在地下軍事交通站工作。解放后,一直在淮南法院工作。
圖一:何義群近照
圖二:年輕時的何義群
(記者 吳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