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市民手繪近百幅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,為申報《中國成語典故之城》加分
有沒有一個詞,讓你想起一座城
淮南歷史文化積淀深厚、底蘊豐富,是中國成語典故重要的歷史文化發(fā)源地之一。古淮南國劉安編撰的《淮南子》一書,經(jīng)研究整理,其中收錄有沿用至今的成語典故至少349條,讓后人得以遙想“魯陽揮戈”的浩然聲勢,感悟“寸陰尺璧”的韶華易逝,回味“同甘共苦”的一往情深,體驗“澹泊明志,寧靜致遠”的人生境界,祈禱“龜齡鶴壽”的頤養(yǎng)天年。不僅如此,大家耳熟能詳?shù)摹耙蝗~知秋”、“百川歸海”、“塞翁失馬”、“樂極生悲”及“女媧補天”“嫦娥奔月”等等成語典故也出自《淮南子》。千古奇書《淮南子》牢籠天地,博極古今,也成就了一座成語文化名山。當前,淮南市正在申報《中國成語典故之城》。
受此熏陶感染,年近6旬的淮南市民韓春,利用其繪畫功底,描繪出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近百幅。2018年1月下旬,在其工作室里,韓春先生為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展示了他創(chuàng)作的96幅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水墨畫,畫作尺幅約一平方尺。韓春擅長人物畫,所以他的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畫作每幅都有人物,圍繞成語典故的情節(jié)展開,并繪有其它景物作為故事發(fā)生環(huán)境背景的烘托。
眾多耳熟能詳?shù)某烧Z典故源于《淮南子》
在《淮南子》里,記載有《女媧補天》、《后羿射日》、《嫦娥奔月》、《公共怒觸不周山》等上古神話傳說,這些,也成為韓春創(chuàng)作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的首選。在《女媧補天》作品里,韓春把女性柔美堅韌的軀體畫在天崩地裂、水火交融的背景下,其時猛獸鷙鳥橫行肆虐,日月慘淡無光,而披頭散發(fā)、腰系藤葉的女媧,雙手托舉一塊五色巨石奮勇騰空去堵塞蒼天的巨大裂隙,表現(xiàn)了遠古時期的母系社會的女性剛強勇敢,不惜犧牲自我去與可怕的自然災(zāi)害拼死搏斗以拯救人類,并在畫面空白處用篆字題寫了“女媧補天”,以楷書摘錄了《淮南子·覽冥訓(xùn)》原文:“往古之時,四極廢,九州裂,天不兼復(fù),地不周載。火爁焱而不滅,水浩洋而不息。猛獸食顓民,鷙鳥攫老弱。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,斷鰲足以立四極,殺黑龍以濟冀州,積蘆灰以止淫水。蒼天補,四極正,淫水涸,冀州平,狡蟲死,顓民生!
讓韓春得意的作品還有“一淵不兩蛟”,這個五字成語出于《淮南子·說山訓(xùn)》:“一淵不兩蛟,水定則清正”與“一山不容二虎”意思相同,畫的是海龍王居中調(diào)停,并把兩只蛟龍分隔兩旁。而“發(fā)屋求貍” “削足適履”畫作則表現(xiàn)了主人公自以為是的愚蠢行為,明明錯了還自鳴得意的滑稽可笑。其中“削足適履”成語流傳甚廣,無需多做解釋;“發(fā)屋求貍”成語指拆除房屋以求捕得貍貓,比喻因小失大,出自《淮南子·說山訓(xùn)》。
韓春早年畢業(yè)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,盡管精通文史知識,但是他在創(chuàng)作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畫作時絲毫不敢懈怠,在構(gòu)圖中涉及相關(guān)的畫面細節(jié)拿不準時絕對不敷衍,而是不惜耗費心血多方查找史料求證,以保證畫面經(jīng)得起推敲和挑剔。比如他畫《聽其自流》的大禹手中拿的是木耒,因為禹是上古時期傳說中的人物,處于石器木器時代,手中不可能持有鐵锨或钁頭;而在畫《發(fā)屋求貍》中蠢人的手中則拿的是钁頭,因為西漢時鐵器已經(jīng)普及,有桑弘羊的《鹽鐵論》為證。
創(chuàng)作初衷始于《淮南子》成語熱
說起韓春創(chuàng)作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組畫的起意,那是在2014年的秋季,當時,央視的“中國成語大會”節(jié)目正火,全國形成“成語熱”;《淮南子》研究成果不斷涌現(xiàn),其中所蘊含的成語典故為淮南市民所津津樂道,此后不久,淮南市政協(xié)就有了為淮南申報“中國成語典故之城”的提議。這當兒,一位文友向酷愛水墨人物畫創(chuàng)作的韓春建議畫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水墨組畫,說達到12幅就可以出個掛歷了,這一下子激起了韓春的創(chuàng)作興趣。
于是,韓春開始在網(wǎng)上搜索出自《淮南子》的成語典故,他精心構(gòu)思,謹慎落墨,敷染丹青,大約積累了數(shù)十幅作品后,韓春請那位友人來觀看作品,友人十分欣賞,由衷贊嘆畫面精美,文字搭配精當。潛心研習后,《淮南子》博大精深宛如一座金礦熠熠生輝,向他招手,他決心要在這條剛剛開辟的小路上行進下去,一直往前走,深入到《淮南子》的最深處,飽覽英華,盡采芳菲,釀造精品,直到基本畫完其中的成語典故為止。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之外,畫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成了韓春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課,在午休和晚上他都要鋪開宣紙,構(gòu)思繪制新的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畫面,殫精竭慮,日復(fù)一日,習慣成自然,畫成語典故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態(tài)。如果哪一天因故沒有完成一幅,他就會悵然若失,覺得虛度了一天。
韓春介紹,《淮南子》成書于西漢初年,所以書中成語典故中的人物衣飾裝扮、人文建筑景觀、所用器具等應(yīng)以上古至秦漢時期為主,絕不可出現(xiàn)唐宋以后的裝飾繁縟、華美奢侈之風。舉例說,如果畫面里需要繪制書籍,就絕對不能畫成紙本書,而是要畫成竹簡,也絕不能出現(xiàn)人坐在太師椅上的畫面,因為漢代以前宮廷或者官宦世家,跽坐是最正式的坐姿,也就是雙膝跪地,臀部壓在一雙腳后跟上,平民百姓一般都是席地而坐的,不了解這一點的話就會把畫面畫得不倫不類,鬧出樊噲像鐘馗的笑話。
發(fā)掘古文化為提升淮南城市文化品位助力
韓春能夠進行這樣的創(chuàng)作絕非一日之功,而是有著長期的積累,他從小就對畫畫感興趣,幾乎沒斷過畫筆,快退休時,他將自己的繪畫經(jīng)歷記述了下來,把這些文字取名為《好色之“途”》。韓春是1958年生人,他介紹小時去蚌埠走親戚時,看到親戚鄰居家的小孩畫出飛機格斗場景,嘴里還不斷發(fā)出飛機的呼嘯和機炮聲,還很羨慕,回家后也畫了起來,從此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家人發(fā)現(xiàn)了他的興趣和天賦,給予積極的鼓勵。后來上學,他畫黑板報、宣傳欄,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賞,畫畫的勁頭更高了。
1979年,他考上安師大中文系,學習文學的同時,他的繪畫在學校出了名——彼時,諷刺漫畫風頭正盛,韓春的一組諷刺不文明行為的校園漫畫在學校展出,大受歡迎。
在大學,他的作品就在當時特別風行的《遼寧青年》上發(fā)表,畢業(yè)后分配到學校工作,他的諷刺漫畫在《安徽日報》、《經(jīng)濟日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,直到漫畫式微,他轉(zhuǎn)習人物畫。后來進入稅務(wù)系統(tǒng)工作,他的繪畫作品都在全省系統(tǒng)中獲一等獎。
談及他繪制的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水墨組畫,韓春感慨,驀然回首,他已累積畫下了近百幅作品,網(wǎng)上能搜索到的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幾乎都被他畫完了,看著摞起有厚厚一疊的作品,他感到了一絲欣慰。
韓春說,淮南是《淮南子》的誕生地,是古文化發(fā)源地,現(xiàn)代化的騰飛需要古文化助力,現(xiàn)代化的目的更是要復(fù)興古文化,點燃燦爛文明之火,光耀現(xiàn)代人的精神家園!“只研心血作朱墨,丹青描繪《淮南子》”,既然畫了,就要堅持下去,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。韓春表示他會再接再厲,把這套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水墨組畫下去,把博大精深的《淮南子》文化化為生動精美的圖像。
圖一:創(chuàng)作完成的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部分組畫。
圖二:韓春正在進行《淮南子》成語典故水墨畫創(chuàng)作。
(記者 張雪峰 李嚴 編輯 湯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