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學(xué)才能,存世詩文近萬篇,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,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。陸游一生致力抗戰(zhàn),一直希望能夠收復(fù)中原,雖然頻遇挫折,卻始終不改初衷!八廊ピf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!边@是陸游85歲時的臨終絕筆《七絕?示兒》,更以力透紙背、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成為后人傳頌的經(jīng)典。
陸游的愛國主義種子是在淮南種下的。他在淮南接受啟蒙教育時就接受了這樣的現(xiàn)實:一方面是異族入侵,鐵騎肆虐,自己出生在官船中,從淮南至開封必經(jīng)潁河。而當(dāng)宋金劃界,淮河以北領(lǐng)土丟失,潁河竟成敵國內(nèi)河;一方面父親因宋金戰(zhàn)爭而丟官,在戰(zhàn)火中全家漂泊,流落淮南,本想在壽春“東皋”平靜度日,又因戰(zhàn)爭再度顛沛流離。國仇家恨交織,陸游在淮南開始記事,就此在心里種下影響其一生的愛國主義種子。
父親陸宰的人生經(jīng)歷和愛國情操對陸游影響深遠。金兵退回江北后,舉家生活逐漸寧靜。陸宰親歷靖康之恥,與他交往的朋友多為正義之士,對陸游的愛國思想直接形成影響。陸游在《跋傅給事帖》中說:“某甫成童,親見當(dāng)時士大夫,相與言及國事,或裂眥嚼齒,或流涕痛哭,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,雖丑裔方張,視之蔑如微不足道也。”父輩們這種痛心疾首、誓死報國的言行躍然紙上。
歐陽修說,“世亂識忠臣”。他在作《新五代史》時,“得全節(jié)之士三人焉,作《死節(jié)傳》”。三人即后梁將王彥章、河?xùn)|晉將裴約、南唐將劉仁贍。歐陽修在《傳》后連聲贊曰:“自古忠臣義士之難得也……可勝嘆哉!可勝嘆哉!”陸宰非常欽佩這幾位全節(jié)之士,在任淮西提舉常平時,專門在壽春為劉仁贍立廟;后來任京西路轉(zhuǎn)運副使時,又專門為王彥章廟和裴約廟書榜。
《家世舊聞》下卷記錄了這些事:“先君又言:初在壽春,建劉仁贍廟。后餉軍河?xùn)|,嘗謁王彥章畫像于滑州鐵槍寺。至潞州,又謁裴約廟。會鄉(xiāng)人修廟,來求扁榜。五代所謂全節(jié)三人者,相去數(shù)千里,而皆嘗謁其像,一為筑廟乞額,兩為書榜,似非偶然云!备赣H將這些事講給陸游聽,就是對陸游進行忠義愛國教育,“似非偶然云”,說明陸游也悟出父親的拳拳愛國之情。
受父親影響,陸游對淮南有一種偏愛,“淮南”在其詩中不斷出現(xiàn)!锻乐小肥且皇滓饩硟(yōu)美的羈旅行役之作:“吾道非邪來曠野,江濤如此去何之?起隨烏鵲初翻后,宿及牛羊欲下時。風(fēng)力漸添帆力健,櫓聲常雜雁聲悲。晚來又入淮南路,紅樹青山合有詩!鼻涝辏1165年)夏,陸游因力主抗戰(zhàn),由鎮(zhèn)江通判調(diào)任隆興府(今江西南昌市)通判,因為具有貶黜因素,所以行程中甚覺苦悶、寂寞、憂憤,《望江道中》表達的就是這種心情。當(dāng)暮色降臨航船駛進安徽望江縣境時,這里有通達淮南西路的大道,想著大道盡頭就是兒時生活過的壽春,詩人精神為之一振,遙望遠處的紅樹青山,詩情涌起,對前程又升騰起一種新的期待。
淮南情愫幾乎在陸游心中扎根。乾道六年(1170年),陸游46歲,從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市)啟程,前往夔州(今重慶奉節(jié)縣)赴任通判。船過鎮(zhèn)江,停泊瓜洲,作詩《晚泊》:“半世無歸似轉(zhuǎn)蓬,今年作夢到巴東。身游萬死一生地,路入千峰百嶂中。鄰舫有時來乞火,叢祠無處不祈風(fēng)。晚潮又泊淮南岸,落日啼鴉戍堞空!币蚤L江為界,鎮(zhèn)江在江南屬兩浙路,瓜洲在江北屬淮南東路。從地理上來說,泊船地點明明是在長江北岸,但陸游卻說“淮南岸”。因為江對岸即古江東之地,因此泊船地點亦可稱“江西岸”。從格律上來說,“江西岸”與“淮南岸”都是平平仄,而陸游選用“淮南岸”而棄用“江西岸”,隱隱之中,似見陸游對“淮南”的綿綿情絲。
根據(jù)年譜,陸游幼時離開壽春后,再沒能回故地重游,這可能是陸游一大憾事,但其長子陸子虡在壽春為官替他圓了淮南夢,《寄子虡》詩句“汝官南壽春,我居?xùn)|會稽”可以為證。陸游生有七子,長子陸子虡,字伯業(yè),陸游24歲時出生。陸子虡曾參與陸游《劍南詩稿》的編撰,全書85卷,收詩9300多首,僅寄子虡的詩就有20多首,多以《寄子虡》為題。
陸子虡開始任職壽春的時間是紹熙四年(1193年),職務(wù)是縣官。子虡赴任,陸游親送,“吾兒適淮壖,送之梅市橋”。陸子虡在淮南為官,陸游心中非常掛念,因而對淮南給予更多的關(guān)注,“雪云暗淮天,念汝方露宿”,甚至淮南氣候的變化也會引起陸游對兒子的思念。
慶元三年(1197年)夏,陸子虡回紹興省親,將一幅淮上地圖呈給陸游。陸游觀閱地圖,反復(fù)研讀,竟至動情落淚!兑褂^子虡?biāo)没瓷系貓D》:“閉置空齋清夜徂,時聞水鳥暗相呼。胡塵漫漫連淮潁,淚盡燈前看地圖!薄盎礉}”即壽縣正陽關(guān)淮河對岸的潁河入淮之口。72年前,父親陸宰攜全家由淮入潁而赴都城東京,如今“淮潁”已被敵國占有!昂鷫m漫漫”,面對金兵對淮河流域的蹂躪,詩人有心殺敵卻無力回天,只能空對淮上地圖而流淚。
陸游生在“淮之湄”,又在壽春生活三年并接受開蒙,如今一河將中華民族兩隔,使陸游痛徹心扉。陸游對淮南以至“淮潁”的關(guān)切,讀之令人動容。收復(fù)失地,統(tǒng)一中原的愛國情懷,支撐著陸游走完其孤忠人生,臨終前雖然留有無盡遺憾,但仍悲情期望“王師”能夠“北定中原”,“淮潁”重回故國。
(周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