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在開車途中都曾任性過,或者說給他人也帶來過麻煩。但當他們親身經(jīng)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陣痛后,便會了換位思考,懂得了謙讓。且聽兩位駕駛人就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話題發(fā)出的感慨——他們在開車途中都曾任性過,或者說給他人也帶來過麻煩。但當他們親身經(jīng)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陣痛后,便會了換位思考,懂得了謙讓。且聽兩位駕駛人就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話題發(fā)出的感慨——“禮讓斑馬線”,于人于己皆方便
9月14日,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又一次以《斑馬線前,禮讓行人真的就那么難》為題,再次就機動車斑馬線前禮不禮讓行人的情況進行了報道,從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調查的情況看,在淮南市主城區(qū)一些沒有設置紅綠燈的斑馬線前,機動車不按規(guī)定禮讓行人的現(xiàn)象依舊存在,而且還相當嚴重。
其實,有關機動車在行至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規(guī)定,近年來已經(jīng)成為人們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。尤其是一些司機在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,甚至與行人搶道所引發(fā)的本不該發(fā)生的交通事故,一方面讓行人在過斑馬線時擔驚受怕;另一方面也讓相關管理部門感到棘手。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司機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,細心的市民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從今年7月上旬開始,淮南市交警支隊在一些沒有設置紅綠燈的斑馬線前端,施劃大大的“車讓人”黃色文字標識,其用意就是提醒司機,當發(fā)現(xiàn)前方斑馬線上有行人通過時,應立即停車禮讓。但是,令人遺憾的是,盡管相關執(zhí)法部門用心良苦,但仍有相當一些司機對執(zhí)法部門的良苦用心置之不理,視交通法規(guī)為兒戲,不僅在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,有時還違法鳴笛,野蠻地與行人搶道。
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,這是交通法明確規(guī)定的,這一道理,對于每一位駕駛人而言,想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。但有一些司機在駕駛過程中,還是常常明知故犯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這兩種原因:一是交通法規(guī)意識淡薄,二是沒有養(yǎng)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習慣。
最近,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在和微信圈一些朋友談起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這一話題時,有些朋友就直言不諱道,一旦開車上路,很難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。但有兩位微信圈朋友的現(xiàn)身說法,讓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不由得點贊,他們的感慨及所作所為寫成文字,希望有更多的駕駛人能從這兩位市民的感慨中得到一些啟發(fā),多一些理解,多一些換位思考。
張女士:一次高溫下斑馬線旁的苦等,讓我理解了“車讓人”的意義
張女士是一位考取駕照還不到兩年的駕駛人。她說,自己以前開車,隨意性大,脾氣也很大,很少禮讓。尤其是在斑馬線前,幾乎沒有禮讓的意識,即使看到有人在過斑馬線,自己也會“見縫插針”與行人搶道。張女士說,對于自己的這些行為,明知不妥,但就是不改。直到有一次,張女士自己在過斑馬線時所遭遇到的苦楚,才徹底堅定了她“禮讓斑馬線”的信心。
張女士說,今年7月下旬的一天中午,她由于感冒,服用了一定劑量的感冒藥,不敢自己駕車,便決定步行上下班。在張女士的記憶里,那天中午的室外溫度高達38攝氏度,而路面溫度少說也在40多攝氏度。張女士就是在這樣的高溫下,與一群下班的行人行至舜耕中路一處沒有設置紅綠燈的斑馬線旁,發(fā)現(xiàn)自東向西駛來的機動車距眼前的斑馬線還有一段距離,于是,張女士便和其他幾位行人想加速從斑馬線上通過?墒橇顝埮繘]有料到的是,當她的一只腳剛踏上斑馬線時,有兩輛出租車、一輛私家車便突然在這段禁止鳴笛的道路上違法鳴笛,并加速向斑馬線沖來,將張女士等人逼退到路邊,隨后,大量車隊從斑馬線上疾駛而過,張女士和其他路人只好站在烈日下,忍受著高溫的炙烤,直到約3分鐘過后,張女士等一大群行人才從斑馬線上通過。
張女士說,當時,只要那兩名出租車司機,一名私家車司機在斑馬線上減速停車禮讓一分鐘,他們就可以通過斑馬線了,就可以免受幾分鐘的高溫炙烤。
于是,張女士結合自己的遭遇,向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: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,如果當時自己不是步行,不是一位站在斑馬線旁的行人,而是也開車經(jīng)過此處斑馬線,并且也和那些不禮讓的司機一樣與行人爭搶過斑馬線,其感受又將如何呢?張女士說,從自己那次帶病過斑馬線的遭遇后,她就發(fā)誓,無論何時何地,開車遇到行人過斑馬線,哪怕是有行人準備過斑馬線時,堅決停車禮讓。
程先生:一次不禮讓的后果,讓我學會了禮讓
程先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,擁有14年的駕齡。他在微信圈與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,以及其他微信圈朋友談論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話題時,總是語氣堅定地說,斑馬線前,機動車司機禮讓行人,于人于己都方便。程先生說,他現(xiàn)在開車,不論在繁華路段的斑馬線前,還是在一般路段的斑馬線前,只要看到行人要過斑馬線,他都會停車禮讓。
程先生告訴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說,他現(xiàn)在之所以能堅持做到斑馬線前禮讓行人,也是從一次交通事故中汲取的教訓。
程先生說,他們出租車司機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,那就是只要車上有乘客,或者在上下班時間,他們?yōu)榱硕嗬瓗孜怀丝,在開車過程中,往往都會盡量加速超越其它車輛。斑馬線前禮讓行人,更是很難做到。程先生還向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坦言:“以前我開車,只要看到有行人準備過斑馬線時,我就會不停地鳴笛加速,與行人爭搶過斑馬線。”他說,就是由于自己這種任性違法行為,最終讓他吞下了后悔的苦果。
那是今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8時許,他駕駛出租車行至洞山東路一處沒有設置紅綠燈的斑馬線前,看到有人想過斑馬線,當時由于自己長久養(yǎng)成的惡習作祟,便不停地鳴笛,加速沖向斑馬線,將右手邊準備過斑馬線的幾位行人逼退到路邊后,他又向被他野蠻逼退到路邊的幾位行人投去幸災樂禍的眼神。但程先生沒有料到,就在他幸災樂禍時,一位電動車騎行者正從他左手邊的斑馬線上行駛過來,最終電動車與出租車相撞,好在電動車騎行者只是受了點皮外傷,但價值幾千元的電動車受損嚴重。這次事故雖然不大,但因為程先生在斑馬線前沒有按照交通法相關規(guī)定禮讓行人,理當負全責。這起事故,程先生總共賠償電動車騎行者的車損、醫(yī)療費達4000多元。
在經(jīng)歷過這次交通事故后,程先生向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:一次不禮讓的后果,讓我學會了禮讓。
看了這兩位駕駛人的現(xiàn)身說法,淮河早報、淮南網(wǎng)記者真心希望廣大駕駛人在開車途中,除了恪守交通法規(guī)外,最好都能做到“禮讓三先”,多一些換位思考,多一些謙讓和理解。如果廣大駕駛人都能這樣做,那么,斑馬線前,車讓人就不那么難了。
(記者)
(本網(wǎng)編輯 湯寧)